為發揮產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幫助貧困群眾通過產業帶動形成脫貧增收長效機制,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扶貧部門的精心指導下,蓮莊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民正農牧實施產業扶貧戰略,努力形成產業扶貧輻射效應。民正農牧積極擔負社會責任,主動參與全縣脫貧攻堅戰,通過虛擬崗位、企業務工、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了周邊貧困群眾增收,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產業共建,發展共享”的現代農業產業扶貧之路。
2018年4月27日下午3時,洛陽廣播電視臺《脫貧攻堅進行時》節目組走進民正農牧,對企業扶貧脫貧工作進行了采訪??h扶貧辦李輝主任及民正農牧辦公室主任張李帥對扶貧脫貧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解答。
節目中主持人對貧困戶通過畜牧養殖進入脫貧致富之路進行了詢問,具體詢問了解貧困戶都是通過哪些形式獲得了收益,民正農牧辦公室主任張李帥對此總結出了五種形式。
一是“虛擬崗位”得現金。公司采取銀行貸款、企業增發股份等方式,自募資金投入產業發展,通過虛擬崗位、開發性崗位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每季度為貧困戶發放一次幫扶資金,全年發放幫扶資金3200元。目前,簽訂帶貧協議3275份,帶動3275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200元。
二是企業務工掙薪金。由公司提供工作崗位,吸納貧困群眾到企業務工實現穩定增收。目前,帶動全縣50余名貧困群眾長期在養殖基地務工,每人年均增收2.4萬元以上。
三是入股到企分股金。為帶動蓮莊鎮鮑窯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有效規避貧困戶生豬養殖過程中的技術管理和市場風險,確保貧困戶獲得穩定的收益,鮑窯村41戶貧困戶到戶增收資金每戶5000元入股民正農牧。企業對貧困戶實行保底分紅,每年向每戶貧困戶分紅800元。
四是土地流轉獲租金。民正農牧養殖基地所占土地以前主要是荒山、荒坡,不具備發展農業的基礎條件。民正農牧以200-700元不等的價格進行流轉。先后流轉貧困戶土地120余戶300余畝土地,戶均增收1000元。
五是群眾代養獲租金。民正農牧與農戶簽訂代養協議,農戶承包公司豬舍進行養殖。公司對農戶實行“八統一管理”,所有風險由企業承擔。每棟豬舍可養殖1000頭豬,每年可養2.5批,年出欄2500頭。每年每戶可實現凈收入10萬元。如果沒有達到企業肉料比等技術要求,公司保證農戶全年保底收益6萬元。目前已帶動12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了解內容后,主持人對畜牧養殖會造成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詢問,張李帥回答道:民正農牧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循環農業,健康發展。商品豬養殖規模場項目配套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系統是環保、循環、無污染工程。生態養殖是我國大力提倡的一種養殖模式,是畜牧業發展的***階段。公司采用大量繁育、飼料加工、環保等設備,以及現代化的繁育、養殖、清潔生產以及沼氣工程等技術和工藝。每個放養區、種豬場建設一個沼氣工程,實行雨污、干濕、固液“三分離”,配套建設干糞堆積池、沼氣池和沼液儲存池,產生的糞便經過固液分離機分離成固體干糞和液體糞水。固體干糞一部分返田于放養區的種植區、果蔬基地、花椒基地,一部分加工成有機肥,剩余一部分銷售給地方種植大戶,目前干糞銷售市場供不應求。糞水采用 CSTR 發酵工藝,經過厭氧、脫酸等處理生產沼氣,沼氣用來發電,解決種豬場的照明、取暖等問題,產生的沼液、沼渣經處理后用于蔬菜基地和苗木基地,形成“生態養殖——有機肥(沼液、沼渣)——苗木和果蔬基地(施肥、灌溉)”、“生態養殖——沼氣——發電——取暖(照明)等”生態循環利用模式,實現內部循環,外部平衡。
糞污資源化循環利用系統實行“豬-沼-花椒(農田)”模式,把循環經濟養殖區內的豬糞便收集起來,統一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所剩下的沼渣則通過特定的工藝,制作成有機肥料,形成“豬-沼-花椒”經濟循環體系,實現綠色養殖,循環系統的目的,從而保護了環境。
主持人在節目結尾總結道:有產業興旺,農村才有好的就業,農民才有好的收入,錢袋子才能鼓起來, 民正農牧通過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吸納更多的貧困戶或務工或入股的方式加入,在把養殖做大做強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貧困戶享受到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紅利,這讓我們更加相信:脫貧路上我們只有樹立堅定的信心,致富才有希望!